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中華百科全書●中外地志●大西洋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楊籍富    時間: 2012-12-11 21:19
標題: 【中華百科全書●中外地志●大西洋】

中華百科全書●中外地志●大西洋

 

大西洋介於歐洲、非洲與南、北美洲之間,略呈S形。

 

大西洋的面積、體積均約為太平洋的一半,因歐洲、非洲、南北美洲的地勢大部分傾向大西洋,所以集水面積為世界最大。

 

北方在格陵蘭和冷岸群島(Sualbard,舊名Spitsbergen)之間與北極海相會;

 

在東南方經非洲尖端與印度洋相會;

 

在西南方經德雷克通道與南太平洋相通;

 

經北緯九度附近的巴拿馬運河,亦可與太平洋聯絡。

 

北大西洋多島嶼,海岸線繁雜,並多緣海、淺灘、漁場,並有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線。

 

地形、地質方面:概言之,大陸棚深度不大,約為百噚,甚為平坦,寬度由數公里到六百餘公里,阿根廷海岸外約四百公里,南極附近約五六○公里。

 

洋底盆地約占全洋面積三分之一,中洋脊為大西洋中央的海底山脊,亦為地震的震央帶,岩石生成年代較新,深海沈積物多呈白、黃、紅或棕色。

 

半深海沈積物呈灰綠、藍或黑色。

 

氣候、洋流方面:北大西洋受大規模盛行風和氣團的影響。

 

冬季盛行西風,與墨西哥灣流帶來的暖氣流相遇,形成氣旋,往紐芬蘭、冰島移動。

 

北緯一五度到三○度的北大西洋在高壓帶籠罩下,多晴天,少雨。

 

高壓帶之南為穩定的東北信風帶。

 

一般低緯度的大西洋無風暴,但在晚夏、早秋,偶而形成颶風,順時鐘方向經過北大西洋高壓帶邊緣,進入盛行西風帶。

 

南大西洋的盛行西風帶約自南極洲至南緯四○度,高壓帶中心約在南緯三○度。

 

此反氣旋導引東南信風。

 

此東南信風約於赤道附近與東北信風相遇,促使暖濕空氣上昇,形成赤道無風帶的陣雨。

 

海洋表層的水平大循環,北大西洋為順時鐘方向,南大西洋為反時鐘方向旋轉。

 

南赤道洋流受東南信風所驅使,向西行近南美洲後,部分越過赤道北上,進入加勒比海,部分順巴西沿岸南下,成巴西洋流,到副熱帶高壓帶與佛克蘭洋流、西風漂流混合後東行,至非洲東岸形成本吉拉洋流。

 

北大西洋受東北信風之影響,有北赤道洋流西行,與部分北上的南赤道洋流混合後,分由西印度?

 

島東側和加勒比海、墨西哥灣,再進入北大西洋,並沿美國東岸北上,形成墨西哥灣流。

 

至紐芬蘭之南向東北進行,變成北大西洋洋流,接近歐洲前形成二分流,一支自英國和冰島之間向東北流,成為挪威洋流,進入北極海;

 

另一支沿西班牙、北非西岸南下、形成加納利洋流,再與北赤道洋流相會,完成北大西洋順時鐘方向的大循環,此大循環的中心為藻海(SargasoSea);

 

另北美東岸有拉布拉多寒流南下,在紐芬蘭沿岸與墨西哥暖流相遇,形成複雜的潮境。

 

此外,大西洋富產錳礦。

 

在西南非沿岸多鑽石。

 

石油、天然瓦斯和硫磺等分布於墨西哥灣和中非西海岸附近。

 

日前大西洋的漁獲量約占全世界百分之四十,尤以北大西洋最多,其中比目魚、海鱸、鯡、鱈、鮪等均已過度捕獲。

 

(楊萬全)

 

引用:http://ap6.pccu.edu.tw/Encyclopedia/data.asp?id=4933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connect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