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鳥松溼地公園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楊籍富    時間: 2013-4-13 06:08
標題: 【鳥松溼地公園】

鳥松溼地公園

 

台灣第一座以人工濕地(Constructedwetland)為主題的公園。

 

位於高雄縣(註1)鳥松鄉的「鳥松濕地公園」,介於澄清湖、正修科技大學及高雄長庚醫院之間,面積約3公頃。

 

原是自來水公司澄清湖淨水廠的沈沙地,由於淨水廠提升設備之後不再需要沈沙地,後來經地方團體支持,推翻了原先自來水公司想要改建成污泥脫水廠的計畫。

 

1995年2月催生「鳥松濕地教育公園」宣言出爐。

 

1995年3月環保團體發起連署活動,1995年8月縣府召開協調會,環保團體舉行催生『鳥松濕地教育公園』記者會。

 

1995年10月省議員曹啟鴻、楊秋興、余政道、趙良燕於省議會提案敦促自來水公司協助成立鳥松濕地公園。

 

1995年11月自來水公司總經理劉家堯允諾將鳥松濕地保持現狀,設立濕地公園。

 

1996年7月召開鳥松濕地爭取闢建濕地公園協商會,由中山大學邱文彥教授與高雄市野鳥學會共同組成規畫調查小組,並提出規畫服務建議書。

 

1997年2月高雄縣(註1)政府、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研究所及高雄市野鳥學會合辦「重建大貝湖,咱的大自然夢—鳥松濕地」生態季活動,鳥松濕地教育公園正式立牌。

 

1998年4月鳥松濕地公園規畫報告出爐。

 

1998年12月獲內政部擴大內需方案補助建設經費。

 

1999年6月余政憲縣長舉行破土動工儀式。

 

2000年9月24日鳥松濕地公園正式啟用。

 

所謂濕地,就是沼澤、泥沼、水窪以及乾地和水域之間的地帶,可能在海岸邊、河邊、湖邊、池塘邊,或者每年固定一下雨就積水的林區和草原。

 

就是一片浸水或水分蒸發掉的地面,其表面或地下的水經常或長久足以支持植物和水生生物的生命。

 

天然濕地最基本的功能是它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動植物,不但有水生植物和昆蟲,還有魚、蝦、貝類,以及到此覓食的哺乳類和鳥類等,尤其是許多希有和瀕臨絕種的動物多依靠濕地所提供的食物而生存。

 

因此鳥松濕地公園以自然生態教學為主,觀光遊憩為輔的公園。

 

引導大人、小孩在不干擾鳥類和動植物的情境下去親近自然,期盼能深入瞭解濕地的重要性,園內紀錄了93種鳥類、250種以上的昆蟲及340種以上的植物,是個戶外教學及自然觀察的好場所。

 

 

引用:http://taiwanpedia.culture.tw/web/content?ID=24091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connect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